top of page
泰山1.jpg
景印泰山石峪金剛經跋

湖南新化聶治安
余少時好臨字帖由歐而柳,孳孳不倦,或告學書應由顏入魏,余即改臨顏魯
公家廟碑並及各家。一日臨清道人書帖,適有鄒叔績之堂孫鄒岳舟先生即養
源室主人來舍謂:「臨清道人之帖,則不如臨其師泰山石峪金剛經大字。」
余應曰:苦無碑帖,伊即引至其府,出泰山碑五六種,有字大二尺者,有四
寸與三寸者,亦有比較小者,可謂琳瑯滿目。余即選字徑三寸者一種攜返,
從此一借數年。某日鄒老云上海有晉書局印有泰山金剛經精美本,命余購買
,予即遵囑。兩星期後,由滬寄來,鄒老見之,深為讚賞,余見狀試詢曰:
交換如何?鄒老欣然同意,並親筆題記。由是此冊隨伴身側數十年如一日,
雖顛沛流離軍旅播遷之苦,諸物盡棄,而此冊不去。
猶憶抗戰時期,於湖北沙洋軍次遭敵機轟炸,為此送之泥沙所掩埋,雖奄奄
一息,竟未之死,待士兵撥泥沙救出,此經尚在懷抱,或因余最喜愛是帖之
故,誠心感應冥冥之中有我佛呵護耶。後至監察院工作,于院長﹝于右任﹞
見之愛不忍釋,借觀數次,劉委員行之亦曾借臨幾遍,並鉤有撫本,較之原
跡自然,神態似而神韻非也。
按泰山原刻字大如斗,欲集之成冊,殆不可能,故昔在大陸縮本甚多,最著
者為清道人所審定,即余所藏數十年者,字之大小適度且利展撫又不失原韻
,誠書家之瑰寶。觀臺灣某書局所出版之一種,細審之,似鄒興鉅先生所摹
與原跡縮本淵穆渾厚,沉雄瑰麗之氣,究差一籌,實有毫釐千里之謬,識者
惟兩相比較可知矣。
今書畫月刊社為響應文化復興運動商之於余,欲景印推廣且副愛好書道者之
殷望,固所願也,是為記

泰山4.jpg
泰山5.jpg
泰山2.jpg
泰山3.jpg
bottom of page